首页 > 建筑规划> 注册测绘师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利用GPS进行海洋高程测量时,应对测区的高程异常进行分析。一般在地貌比较平坦的区域,已知水准点距离不超过15km,点数不少于()个。

A.6

B.5

C.4

D.3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利用GPS进行海洋高程测量时,应对测区的高程异常进行分析。一…”相关的问题
第1题
20分)测绘单位承担了某测区基础控制测量工作,测区面积约1800km2,地势平坦,无CORS网络覆盖

20分)

测绘单位承担了某测区基础控制测量工作,测区面积约1800km2,地势平坦,无COR S网络覆盖。工作内容包括10个GPS C级点GPS联测,三等水准联测及建立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测量基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

测区已有资料情况:测区周边均匀分布有3个国家GPSB级框架点,一条二等水准线路经过测区。观测设备采用经检验合格的双频GPS接收机(5mm+1×10-6)3台套,DS1水准仪一套。

技术要求:GPS C级网按同步环边连接式布网观测;按照三等水准联测GPSC级点;采用函数f(x,y)=a0+a1x+a2y+a3x2+a4y2+a5xy计算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

经GPS观测、水准联测及数据平差处理,获取了各GPSC级点的CGCS2000坐标及1985高程成果。某GPS三边同步环各坐标分量情况统计如下:

拟合方法:利用GPSC级点成果计算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经检验,拟合精度为±12.5px。

问题:

1、本工程共能建立几个同步环?计算本工程的独立基线数有几条?

2、根据本项目给出的某同步环给出的数据(见表)计算个坐标分量残差与同步环闭合差。

3、简述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的建立过程,如何检验本项目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的精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1)工程概况 ××矿井田位于××中部黄土高原区,地形为低山丘陵或沙滩,海拔1680~1900m;区内河流无常

1)工程概况

××矿井田位于××中部黄土高原区,地形为低山丘陵或沙滩,海拔1680~1900m;区内河流无常年性流水,沙河及冲沟有季节性流水。矿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气候特征为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区均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形起伏较大,以黄土丘陵居多。区内有专用铁路和公路分别与××铁路和××国道连接,交通便利。

该矿是1972年建成投产,设计能力21万t/年,矿井曾连续三年产量达30万t/年。由于超生产能力服务和小窑破坏,使老采区资源枯竭。为了矿井接续,经原矿务局研究决定,对××矿实施深部接替改造设计。为此需将三矿主井筒继续延伸,使之与××矿三采区轨道上山贯通,从而解决矿井延伸后的总回风、提升等问题。该贯通测量工程属一矿副井与三矿主井两井间贯通,属重要贯通工程。两主井井口相距2100m,井下导线长度约2700m。

2)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已有资料利用

本设计所采用的起始数据为1968年××地质局测量六队的三角点成果和1997年9月××公司地质队提交的三角点成果联测到井下的导线点成果资料,属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经对已知点进行检查核实,起始资料正确可靠。

4)仪器设备

(1)SET22D防爆智能全站仪,技术指标:

测距精度:土(2mm+2ppm×D)

测角精度:土2

测程:井下大于500m,地面2400m(一块棱镜)

(2)HD8200E型GPS接收机,技术指标:

平面定位精度:静态测量±(5mm+lppmXD)

高程精度:静态测量±(10mm+2ppmXD)

(3)陀螺经纬仪,在洞内导线测量中加测陀螺定向边是提高贯通测量精度的一项重要措施。

(4)S3型水准仪,高程测量。

5)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鉴于GPS测量具有精度高、施测简便的特点,本设计采用GPS网建立地面独立平面控制,并与矿区原有控制点进行联测。为此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四等GPS测量要求施测。

(1)布网原则: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GPS网的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但应考虑其应用,每点应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

(2)点位选择:点位的选择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距离大于50m),点位周围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的物体,并避开大面积水域,不宜选在山坡、山谷和盆地中,以防止多路径效应。

(3)观测方法及要求:用广州中海达HD8200E型GPS接收机三台套,以静态定位法施测GPS控制网。新购置GPS接收机应按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合格后方可参加作业。

(4)数据处理:数据后处理用HD8200E随机软件HDS2003进行。

6)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两井间的地面高程控制测量按三等水准测量规定进行。采用S3型水准仪,配以区格式水准尺,独立施测两次,取两次测得的高程平均值作为最终值,以求得水准点和井口水准基点的标高。

7)洞内控制测量

(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导线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施测,用陀螺经纬仪加测陀螺定向边。

(2)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采用S3型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规定进行。

8)贯通工程测量技术总结

技术总结编写提要如下:

(1)贯通工程略图。

(2)贯通工程概况:贯通巷道的用途、长度、施工方式、施工日期及施工单位。

(3)测量工作情况:参加测量的单位、人员,完成的测量工作量及完成日期。

(4)地面控制测量情况:GPS控制网的施测时间、单位,观测方法和精度要求,观测成果的精度评定,联测GPS近井网时所用三角点的精度,点位的完好情况等。

(5)井下测量情况:贯通导线施测情况及实测精度的评定,高程测量的施测情况及实测精度的评定。

(6)贯通精度情况:贯通工程的允许偏差值,贯通实际偏差值。

(7)应附全部贯通测量资料明细表及附图。

9)问题

(1)简述建立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

(2)简述建立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

(3)简述隧道高程控制测量的有关规定。

(4)隧道的贯通误差分为哪几个部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利用()方法进行高程测量,必须对测区的高程异常进行分A.几何水准测量B.测距高程导线测量C.三角高

利用()方法进行高程测量,必须对测区的高程异常进行分

A.几何水准测量

B.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C.三角高程测量

D.GPS 高程测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建立的水平视线来测量两点两点间的高差,进而获得地面的高程。特点:水准测量快捷、精度高。地面点高程的测设通常采用()。

A.北斗测定

B.GPS测定

C.三角高程测量

D.水准测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1)任务来源及目的 受××海事局委托,××测绘有限公司承接长江下游××至××段(约360km)水下地形测量工

1)任务来源及目的

受××海事局委托,××测绘有限公司承接长江下游××至××段(约360km)水下地形测量工作。

该项目的目的是为满足海事部门管理用图及长江××段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补充和更新,故需要全面施测该地区的航道水下地形。

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8°29’至东经121°21’,北纬31°29’至北纬32°20’。主航道全长约360krn,总计水下地形测量面积1500km2,岸上部分南北两岸均按200m宽度计算,约350km2。

测区地处我国东部,属于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较长,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雨量充沛,多集中于春夏两季,季风现象显著,风雾较多。

测区水位变化主要受潮汐控制,最高最低水位变化一般不超过6m,但潮差变化最大达5m左右。涨潮时产生剧烈的溯江流。一天之内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潮位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表现为半日潮或不规则的半日潮,一般是自上而下递增,越近长江口潮差越大。落潮时含沙量大于涨潮时的含沙量,流速一般是落潮时流速大于涨潮时的流速。

测区江面宽阔,洲滩众多,受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水下地形及水流条件较为复杂,两侧岸线地形复杂,码头林立,且多矶石、丁坎、边滩、石堆,洲滩植被丛生面积大,潮涨淹潮落露,交通不便。测量船无法接近,测量工作量大,技术复杂程度高。

3)技术标准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lT18314-200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4)《水位观测标准》(GBlT50138-2010);

(5)《海道测量规范》(GB12327-1998);

(6)《中国海图图式》(GB12319-1998);

(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2006);

(9)《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

(10)《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

(1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1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

4)技术要求与精度指标

(1)平面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一克吕格投影,30分带,中央经线1200。

(2)高程系统;岸上部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1m;水下部分成图采用理论最低潮面。

(3)成图比例尺:1:20000,等深距5m。锚地、临时停泊区、渡运水域、桥区等比例尺为1:5000,等深距1m。

(4)平面定位:采用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不再架设参考站。现场测量时,沿江两岸的c级或D级控制点及四等水准点实测坐标应与已知坐标进行比较&39;平面位置各分量较差应小于±0.05m,高程较差应小于士0.10m。

(5)水位观测:采用GPS-RTK定位技术接测水位(水面高程),在徕卡GPS接收机中设置自动记录模式,每60s记录一次。

(6)精度要求。

①地形测量基本精度要求,见表2-4.

② 深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1.5mm。

③ 深度误差:在不考虑平面位移的情况下,水深测量的深度误差应小于表2-5规定。

对山区河流水深小于5m的硬底质水域,深度误差应不大于0.15m。

④转换参数的计算要求:测区全长约360km,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应将整个测区分成多段求解坐标转换参数。转换方法用经典三维转换方法计算7个参数,转换后各参量残差应小于±0.05m。

5)测区已有资料

(1)C级GPS网控制点××点。

(2)D级GPS控制点××点。

(3)测区沿线四等水准成果。

(4)测区2005年施测的长江岸线1;10000带状地形图。

6)测量组织及工作计划

(1)人员安排

①项目负责人2人;

②两个测量分队,每队配备技术人员3人;

③后勤保障2人;

④潮位观测3人。

(2)投入设备

①全球定位GPS测量系统:7台套;

②多波束测深系统:2台套;

③测深仪:4台;

④计算机:10台;

⑤专业测量船:2艘;

⑥汽车:2辆。

(3)工作计划

测量任务工期12个月,具体安排如下:

2005年5月1日—2005年8月10日完成××段外业数据采集工作;

2005年8月11日~2005年11月10日完成××段外业数据采集工作;

2005年11月11日—2006年3月20日完成××段外业数据采集工作。

内业工作分期、分段同时处理。

7)提交成果

(1)控制点检测成果;

(2)技术设计书;

(3)原始测量记录、数据文件等;

(4)技术总结和检查报告;

(5)纸质地形图1套;

(6)电子地形图(光盘)2套。

8)问题

(1)简述采用GPS-RTK定位技术测定水下地形点高程的计算方法。

(2)在海道测量工作中定位方法有那些?

(3)海道测量工作中,对定位中心与测深中心应有哪些要求?

(4)海洋测绘归档成果资料主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1)工程概况 ××省××县总面积1985km2,辖××街道办事处1个,乡(镇)11个,散落的村庄118个,以前的村镇

1)工程概况

××省××县总面积1985km2,辖××街道办事处1个,乡(镇)11个,散落的村庄118个,以前的村镇规划所用的地形图都是指北针加小平板测绘,精度差,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

新一轮的村镇规划就是要按照上级的部署,要高起点、高要求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测区位于××省中部偏北。测区内大部分为村镇密集居民区。测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年平均气温18.5℃,年均降水量在1700mm左右。测区内有铁路、国道和省道,交通尚属方便。

2)测量项目目标

(1)利用C级GPS控制网点0014、0036、077P、078P,在所测量的村镇建立D级GPS控制网。

(2)按先乡(镇),后村庄,急用先测的原则完成地形测量。

(3)采用全站仪测图方法,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

(4)争取“十二五”前期完成各乡、镇所在地及部分村庄地形图。

(5)力争“十二五”后期全面完成新农村地形测量工作,做到“一县一图,一乡一图,村村有图”。

3)已有资料的利用

(1)总参测绘局测制的1:5万地形图;

(2)××省测绘局测制的1:1万地形图;

(3)××测绘院测绘的1:1000地形图(指北针加小平板测绘方法);

(4)C级GPS控制网点0014、0036、077P、078P平面坐标成果(成果属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3°带坐标,中央子午线为117°);

(5)C级GPS控制网点0037、077P高程成果(成果属1985国家高程基准)。

4)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国家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4)《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

5)问题

(1)简述地形图的基本内容。

(2)简述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作业流程。

(3)全站仪测图的仪器安置及测站检核要求。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某地区为海岛综合开发建设,利用现有二等大地控制网成果,布设了覆盖沿海岛屿的c级GPS网,并

与验潮站网进行了水准联测。

1·测区条件:该地区海岛地理环境复杂,陆岛交通困难,个别海岛验潮站位于地势陡峭的岸边,有些验潮站临近码头的大型作业设施或高压输电线。因顾及GPS点尽量靠近验潮站水准点,给GPS点位的选择造成一定的困难。

2.执行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等。

3.外业观测与数据处理:

(1)新测C级GPS点若干个。外业利用双频大地型GPS接收机(标称精度5mm+ lppm)进行了同步环观测。基线结算之后,对所有三边同步环的坐标闭合差Ws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进行了检核(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系数采用GPS。接收机标称精度)。其中某三边同步环的坐标闭合差Ws限差为6 mm。

(2)利用本地区已经建立的覆GPS岛屿的高精度区域似大地水GPS模型,将国家高程基准传递到海岛上,以得到海岛上GPS点的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将GPS点与验{点联测,以同时得到基于当地深度基准面的高程。

其中,某海岛验潮站附近GPS点A基于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为1.986 m,基于当地深度基准面的高程为4. 434 m,该区域高程异常0.776 m,该海岛验潮站附近海中有一暗礁B,海图上标注的最浅水深为1.2 m。

问题:

1、在海岛验潮站附近选择GPS点点位应注意哪些事项?

2、计算该三边同步环的平均边长(结果取至0. 01 km)及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的限差(结果取至0.1 mm)

3、计算暗礁B的大地高和基于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列出计算步骤,结果取至0. 001 m)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海洋控制测量中进行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

A.水准测量

B.测距离高程导线测量

C.三角高程测量

D.GNSS高程测量

E.重力测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海洋控制点按高级控制低级的原则布测,采用GPS测量方法进行控制测量时,闭合环外的独立边长,两时段观测结果互差应小于相应等级弦长的()倍。

A.2

B.√2

C.2√2

D.2/√2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1)工程概况 ××测绘院受××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承担该市××镇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 该项目的

1)工程概况

××测绘院受××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承担该市××镇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

该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城市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科学管理国土资源信息,充分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更有效地进行国土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建设现代化的国土资源信息化系统,满足日常土地管理与更新工作的需要。

测区范围约110km2,其中100km2的范围重新测量,原有10km2初始地籍调查进行变更

调查,对于新变化的进行补充调查。

测区全境为东、西两部,东部为低山丘陵区,西部为湖滨平原,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递降。纵观全市,水域辽阔,湖泊棋布,沃野平畴,耕地连片,土宜稻棉,泽足鱼蒲。整体地貌组合为平原占44.40%,岗地占12.59%,丘陵占1.51%,水面占41.50%。测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湿润多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0℃,年平均降雨量1500.Omm,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h,无霜期270天左右。

2)已有资料情况

(1)平面控制资料

经踏勘本测区内有C级GPS控制点4个,点位保存完好,将其作为GPS-D级平面网起算数据,可以满足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2)高程控制资料

调查范围内有国家二等水准点三个,现场踏勘点位保存完好,可作为四等水准路线起算依据,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果。

(3)图件资料

调查范围有1:10000地形图可作为设计和制作工作底图用。1996年测量的地籍图可作为权属调查使用。调查范围内原有埋石点可作为路线联测使用,利用其标石施测新坐标。

(4)地籍档案资料

对于已发土地证的宗地档案资料,对地形没有变化的宗地在数字化调查底图上可根据宗地的档案资料绘出界址点(必要时需到实地指界和实地进行界址点标记),可参考利用原有勘丈边长资料。原有的土地权属界线图、边界接合图等资料,可作为此次地籍调查的参考资料。

已完成土地权属调查的、未变化的地籍权属资料应充分利用。

3)测量项目目标

(1控制测量

①完成UOkm2的D级GPS控制网测量,约30个点;

②完成新城区四等水准测量,约85km;

③完成新城区一级控制测量,约120个点。

(2)权属调查(由甲方组织实施,乙方配合技术性工作)

(3)地籍测量

①对调查区范围内的每一宗地的界址、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进行全解析测量;地籍图成图比例尺为1:500。

②对地籍调查范围内的宗地进行面积计算、汇总与统计。

③编制地籍调查范围内的宗地图。

(4)数据库建设

①利用MapGIS软件进行地籍历史库建设,面积约10km2。

②新城区地籍现状库建设,面积约20km2。

4)主要法律法规与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源部,2001年);

(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lT1014-2007);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

(7)《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8年);

(8)《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1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

(10)《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1999);

(1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1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

(1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14)《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1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1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1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

(1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5)平面坐标、高程系统及地籍分幅图参数

(1)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为: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1m。

(3)地籍分幅图比例尺为1:500。采用矩形分幅,图幅尺寸为1000pxX1250px,每幅图以较为出名的地理名称或单位名称作为图名。

6)选择软件

(1)控制测量

①GPS基线解算与平差处理软件:接收机随机软件和中海达GPS自带平差软件。

②常规测量乎差采用清华山维“NASEWV3.0”严密平差程序进行平差。

(2)成图软件

采用南方CASS7.1版成图软件和相应的符号库。

(3)建库软件

采用科技部推荐的中地公司产品MAPGIS6.5版进行数据库建设。

7)上交成果资料

(1)技术设计书;

(2)技术总结、工作报告、检查报告;

(3)仪器检定资料;

(4)平面、高程控制资料(观测数据、计算成果、点之记等);

(5)各等级控制点展点图;

(6)权属调查资料;

(7)地籍图、宗地图;

(8)地籍数据库相关资料。

8)问题

(1)简述基本地籍图的主要内容。

(2)简述地籍测量的主要作业步骤。

(3)变更地籍调查时,宗地分割或合并的编号有何要求?

(4)简述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与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