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规划> 注册测绘师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某GPS网同步观测一个时段,共得到6条基线边,则使用的GPS接收机台数为()台。A.3B.4C.5D.6

某GPS网同步观测一个时段,共得到6条基线边,则使用的GPS接收机台数为()台。

A.3

B.4

C.5

D.6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某GPS网同步观测一个时段,共得到6条基线边,则使用的GPS…”相关的问题
第1题
GPS网同步观测是指()。

A.用于观测的接收机是同一品牌和型号

B.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C.两台以上接收机不同时刻进行的观测

D.一台接收机进行二个以上时段的观测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GPS网的同步观测是指()。A.用于观测的接收机是同一品牌和型号B.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

GPS网的同步观测是指()。

A.用于观测的接收机是同一品牌和型号

B.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C.两台以上接收机不同时刻所进行的观测

D.一台接收机所进行的两个以上时段的观测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20分)测绘单位承担了某测区基础控制测量工作,测区面积约1800km2,地势平坦,无CORS网络覆盖

20分)

测绘单位承担了某测区基础控制测量工作,测区面积约1800km2,地势平坦,无COR S网络覆盖。工作内容包括10个GPS C级点GPS联测,三等水准联测及建立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测量基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

测区已有资料情况:测区周边均匀分布有3个国家GPSB级框架点,一条二等水准线路经过测区。观测设备采用经检验合格的双频GPS接收机(5mm+1×10-6)3台套,DS1水准仪一套。

技术要求:GPS C级网按同步环边连接式布网观测;按照三等水准联测GPSC级点;采用函数f(x,y)=a0+a1x+a2y+a3x2+a4y2+a5xy计算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

经GPS观测、水准联测及数据平差处理,获取了各GPSC级点的CGCS2000坐标及1985高程成果。某GPS三边同步环各坐标分量情况统计如下:

拟合方法:利用GPSC级点成果计算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经检验,拟合精度为±12.5px。

问题:

1、本工程共能建立几个同步环?计算本工程的独立基线数有几条?

2、根据本项目给出的某同步环给出的数据(见表)计算个坐标分量残差与同步环闭合差。

3、简述测区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的建立过程,如何检验本项目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的精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有关CPII数据处理的内容,哪些选项是正确的()。(σ-基线弦长标准差(mm))

A.当进行CPII基线解算时,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宜小于10%

B.同一基线不同时段重复观测基线较差应满足式ds≤2√2σ

C.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的改正数的绝对值应满足V△X≤3σ,V△Y≤3σ,V△Z≤3σ

D.CPII网坐标转换应在GPS基线网三维无约束平差的基础上,以联测CPII控制点作为约束点进行平差,计算CPII控制点的工程独立坐标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某地区为海岛综合开发建设,利用现有二等大地控制网成果,布设了覆盖沿海岛屿的c级GPS网,并

与验潮站网进行了水准联测。

1·测区条件:该地区海岛地理环境复杂,陆岛交通困难,个别海岛验潮站位于地势陡峭的岸边,有些验潮站临近码头的大型作业设施或高压输电线。因顾及GPS点尽量靠近验潮站水准点,给GPS点位的选择造成一定的困难。

2.执行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等。

3.外业观测与数据处理:

(1)新测C级GPS点若干个。外业利用双频大地型GPS接收机(标称精度5mm+ lppm)进行了同步环观测。基线结算之后,对所有三边同步环的坐标闭合差Ws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进行了检核(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系数采用GPS。接收机标称精度)。其中某三边同步环的坐标闭合差Ws限差为6 mm。

(2)利用本地区已经建立的覆GPS岛屿的高精度区域似大地水GPS模型,将国家高程基准传递到海岛上,以得到海岛上GPS点的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将GPS点与验{点联测,以同时得到基于当地深度基准面的高程。

其中,某海岛验潮站附近GPS点A基于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为1.986 m,基于当地深度基准面的高程为4. 434 m,该区域高程异常0.776 m,该海岛验潮站附近海中有一暗礁B,海图上标注的最浅水深为1.2 m。

问题:

1、在海岛验潮站附近选择GPS点点位应注意哪些事项?

2、计算该三边同步环的平均边长(结果取至0. 01 km)及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的限差(结果取至0.1 mm)

3、计算暗礁B的大地高和基于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列出计算步骤,结果取至0. 001 m)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对于GPS B级网,采用双频 GPS接收机进行测量,同步观测接收机数应大于等于 ()

A.3台

B.4台

C.5台

D.6台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18分)某市的基础控制网,因受城市建设、自然环境、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测量标志不断损坏、

18分)

某市的基础控制网,因受城市建设、自然环境、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测量标志不断损坏、减少。为了保证基础控制网的功能,该市决定对基础控制网进行维护,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控制点的普查、补埋、观测、计算及成果的坐标转换等。

1、已有资料情况

该市基础控制网的观测数据及成果;联测国家高等级三角点5个,基本均匀覆盖整个城市区域,各三角点均有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城市及周边地区的GPS连续运行参考站观测数据及精确坐标;城市及周边地区近期布设的国家GPS点及成果。

2、控制网测量精度指标要求

控制网采用三等GPS网,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3、外业资料的检验

使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解算。对同步环闭合差,独立闭合环、重复基线较差进行检核,各项指标应满足精度要求:

c.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规范要求。

项目实施中,测得某一基线长度约为10km,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95.5mm;某一由6条边(平均边长约为5km)组成的独立闭合环,其X、Y、Z坐标分量的闭合差分别为60.4mm、160.3mm、90.5mm。

4、GPS控制网平差解算

a、三维无约束平差

b、三维约束平差

5、坐标转换

该市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了城市独立坐标系,该独立坐标系使用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5′任意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通过平差与严密换算获得城市基础控制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独立坐标系成果后,利用联测的5个高等级三角点成果,采用平面二维四参数转换模型,获得了该基础控制网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

问题:

1、计算该重复基线长度较差的最大允许值,并判定其是否超限。

2、计算该独立闭合环坐标与坐标分量闭合差的限差值,并判定闭合差是否超限。

3、简述该项目GPS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4、简述该项目1980西安坐标系与独立坐标系转换关系的建立方法及步骤。

(上述计算:计算过程保留小数点后二位,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1)滑坡体介绍 ××滑坡体位于长江左岸,前缘高程139m,后缘高程400m,滑坡面积约30万m2。1954年该滑坡

1)滑坡体介绍

××滑坡体位于长江左岸,前缘高程139m,后缘高程400m,滑坡面积约30万m2。1954年该滑坡临江地带200m高程以下部分曾崩滑人江,之后每遇特大暴雨即有崩滑迹象。2002年以来,滑体300~400m高程地段出现多条横向裂缝,最长约100m,40余户农户被迫于2003年7月搬出。

2)滑坡GPS监测网布设

GPS监测网由基准网和变形网构成。首级网为监测系统的基准网,二级网由滑坡监测点组成。在基准网控制下,比较滑坡监测点各期观测量与首期观测值的坐标差值,即可判断滑坡稳定性。

滑坡监测点根据滑坡体特点来选择,这些点要能反映滑坡体整体变形方向和变形量,又要能反映滑坡体范围变形速率。同时,每个点还要考虑接收卫星信号情况,测点上空不要有大面积遮挡物。为此,根据对现场条件的野外勘察,按照布网原则布设了如图3-3所示的GPS变形监测网。其中,ZG101~ZG102为布设在该滑坡体以外稳定基岩上的基准点,ZG201一ZG206为布设在本滑坡体外上的6个监测点。各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80.3m,最长距离为558.562m,最短距离为46.285m。基准点和监测点上都埋设了观测墩,并配有强制对中装置。

3)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

在对该滑坡进行监测过程中,分别在2008年9月和2008年11月对其进行了两期监测。

外业观测的仪器:基准点用2台双频GPS接收机,监测点用6台单频GPS接收机。观测方法:采用静态相对定位的方法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数据采样率为15s。观测时,基准点上观测3个时段,每时段4h;监测点上连续观测2h。

观测完毕后,利用随机软件进行解算。数据的解算包括闭合环的检验和GPS网平差等。

本监测网两期观测数据经约束平差后的各项精度指标都能达到预期目标,在精度、可靠性和置信度三个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4)监测结果分析

得到滑坡监测点两期观测坐标后,可得到该滑坡两期变形信息,统计结果如表3-4所示。

从表3-4中数据可以看出:该滑坡的6个监测点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其中变形最大的位移点为ZG202(dx=-18mm,dy=7mm)。同时,由图3-4可以看出该滑坡6个监测点的变形方向基本一致(与长江水流方向垂直),有向南滑动的趋势。

5)问题

(1)变形监测有哪些方法?

(2)简述滑坡监测变形观测点位的布设规定。

(3)变形观测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4)出现何种异常情况应即刻通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某测绘单位开展了沿海某岛屿的陆岛GPS联测及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分级布设了若干GPS B、C级
控制点,以及高程异常控制点(又称GPS水准点)和二、三等水准点,辅以全站仪等常规方法建立了D级测图控制网,并对海岛及附近海域施测了1: 2000地形图。测量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3°带高斯一克吕格投影。1985国家高程基准。

1.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在大陆沿海岸线布设了300km长的二等水准附合路线。在编算概略高程表时,对各测段观测的高差进行了水准标尺长度改正、水准标尺温度改正、重力异常改正和固体潮改正,计算发现附合路线的高差闭合差超限。

2.测图控制网中有一条电磁波测距边MN的斜距观测值D=2469, 386m,M、N两点的平均高程hm= 30m,高差△h=5m。在经过归化投影之后,通过M、N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计算等到D′=2469. 381m,两点的平均横坐标Ym =20km。

3.水下地形采用单波束测深。在水深测量开始之前,利用新建海岛验潮站一个的观测资料,计算得到了当地临时平均海面和临时深度基准面,埋设了水准点P,测得P点基于临时平均海面的高程hp=5. 381m,测量结束后,利用海岛验潮站连续12个月的观测资料及沿岸长期验潮站资料,重新计算了当地平均海面和深度基准面,并对测深成果进行了改正。新的平均海面比临时平均海面低75px,比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高出20 cm。GPS联测得到点的三维大地坐标,其大地高HP=5. 892m。

问题:

1.本项目不同等级、不同用途的GPS点应分别选择埋设什么类型的标石?

2.二等水准附合路线闭合差超限,最有可能是对观测高差没有进行什么改正引起的?这项改正与水准测量路线的哪些要素相关?

3.MN测距边从斜边D到高斯平面边长D′经过了哪些归化投影计算?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缩放规律?

4.计算P点基于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h′和高程异常ζp。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1)工程概况 ××市的现有基础控制网,因自然环境变化、城市扩张、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大地控

1)工程概况

××市的现有基础控制网,因自然环境变化、城市扩张、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大地控制网点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基础控制网的功能,计划在区域范围内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建立三等大地控制网。

2)问题

(1)根据项目要求,确定GNSS技术测量等级和观测技术规定。

(2)××测绘院用7台GPS接收机采用边连接方式完成全部35个GPS点的观测,试计算该网特征数。

(3)某个外业同步环结果见表1-14。若取a=125px,试对该测量成果进行评价;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